风沙伴八载,兰台守初心

来源:三公司 作者:张巧玲 摄影: 张巧玲 时间:2025-09-09 字体:[ ]

八年光阴如梭,她将青春留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。此刻,她静立窗边,看着窗外满天的沙土。方才与徒弟小叶的通话犹在耳畔:“仲姐,今年你还要在新疆吗?”

电话挂断,回忆却悄然飘回八年前的那个秋天。那是她第一次远离家乡,只身一人踏上奔赴新疆的旅程。那时,家里常问起新疆的生活,她总是笑着说“一切都好”,可放下电话,却忍不住想念妈妈炒的家乡菜。

风磨账上功

2017年,刚毕业的仲洁加入新疆恰木萨项目,自此与这片土地结下不解之缘。从恰木萨到阿尔塔什、莎车、若羌,八年来,她始终坚守一线。新疆的晨光与落日,默默见证了她从青涩走向沉稳的每一步。

面对频发的沙尘暴与干燥的气候,这位从成都来的姑娘没有退缩。她迅速调整状态,将全部精力投入财务专业的学习与实践。带她入行的师傅赵哥,是位经验丰富的老会计。上岗第一天,他就语重心长地对仲洁说:“小仲,干财务这一行,最重要的就是‘细心’二字。”没有复杂的道理,但却像一粒种子,在她心中深深扎根。她随身带着笔记本,认真记录赵哥所教的每一个细节。下班后仍独自留在办公室研读财务制度,时常自学至深夜。有一天赵哥起夜,见财务室灯还亮着,推门一看,仲洁仍在核对单据。“快回去休息,明天再弄”,赵哥关切地说。她抬头笑了笑:“这几张票编号跳了,理顺我就回。得给明天攒一本明白账。”

后来,在恰木萨项目的三个月里,她经手的账目笔笔清晰、票据整齐有序。期间,她发现一笔钢材采购的挂账金额与发票相差五十元,立即联系物资部郎哥核实。果然,是入库单数量录入错误。郎哥事后感慨:“幸好你查得细,不然这账真对不上了。”在她眼中,财务数据不只是数字,更是项目运行的忠实记录。她的严谨,是对工作的敬畏,也是对团队和项目的守护。

2021年4月23日,伴随着职务的转变,她担任西北片区财务副总会计师的重担。履新之初,她并未急于推进常规工作,而是以“全局视角”锚定片区财务核心任务,她敏锐意识到项目挂账仅有汇总数据,依赖人工台账,造成数据颗粒度不足,既无法精准反映项目财务细节,也难以支撑后续的精细化管理。她毅然决定从根源破局——系统性梳理项目2015至2022年共八年的对下结算单。为彻底理清数据、夯实基础,她沉心啃“硬骨头”——把项目2015至2022年近八年的对下结算单,一份份找出、逐页翻查。从核对结算金额,到区分工程款与质保金,再按合同逐条录入共享系统。那段时间,她办公桌上堆满厚厚的结算单,手指在纸质单据与电脑屏幕间反复移动,常一坐一整天,生怕遗漏任何细节。

更棘手的是,当时正值NC、浪潮、共享三套系统并行切换的关键期,又逢年底决算紧张阶段。工作已应接不暇,她还需专程赴泽普处理民工工资发放。于是,她开始两地奔波:白天在泽普协调工资发放细节,确保民工按时拿到钱;一有空便赶回办公室推进系统数据对接,核对决算勾稽关系;晚上继续整理历史结算单,梳理台账明细。时间飞逝,待一切理顺,春节早已临近。那一年,她没能赶上回家过年。但看着系统数据顺畅流转、报表精准出具、工资足额发放,所有奔波与忙碌,都化作了最踏实的收获。

在此基础上,她着力提升团队专业化水平,牵头制定财务人员培养方案,推动浪潮系统全面落地,以数字化手段提升管理效能;统筹资金、税务、核算及档案管理,确保各项指标全面达标;主导建立西北片区财务管理体系,以制度创新推动合规化运营。与此同时,她积极参与技术创新,其参与的"提高面板混凝土外观一次验收合格率"QC成果荣获2020年度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一等奖、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与监理协会一等奖等多项荣誉。

徒承心上责

如今作为前辈,她从未因忙碌敷衍教学,反将“倾囊相授”刻进带徒日常。每有新徒弟入职,她总会将自己多年总结的工作方法——从资料整理到单据审核易错点——一一告知。遇到徒弟实操不解,她从不说“你自己再想想”,而是坐在电脑前细致讲解,直到对方眼里的困惑转为明朗。

她的细致和责任心不仅用于律己,更贯穿于教导之中。一次审核凭证时,她注意到徒弟小张将一笔32.5万元的款项误写为3.25万元。她立即调出原始单据核对,确认误差后,第一时间请小张到办公室。“做财务,小数点就是生命线,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”她指着数字,语气认真而不容置疑。她用笔圈出那个关键的小数点,耐心解释:“这笔款若按错误金额付出,不仅给项目造成损失,还可能引发合同纠纷。”随后,她拿起凭证,一步步指导小张重新核对,并语重心长地叮嘱:“财务无小事,多一分细心,就多一分保障。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,更是对整个项目负责。”这件事让小张深刻认识到严谨的重要,也让同事再次看到她传承自师傅赵哥的责任心。

工作中是严谨的导师,生活里她则是温暖的“大家长”。在阿尔塔什项目时,她听说远在哈密项目的徒弟小陈连续几天情绪低落,她没有立即打电话询问,而是在合适时用微信问到:“最近过得怎么样呀,小陈同学?”慢慢引导对方说出因不适应新环境而焦虑。她没有讲大道理,而是分享自己刚入职时的窘迫经历,并悄悄为对方调整工作任务,减轻压力。

于她而言,带徒弟从来不是一项“任务”,对待工作也绝不止于“按规执行”。她以无私的真心与沉甸甸的责任,兼顾制度的严谨与人性的温度,既传授业务技能,也点亮徒弟的职业之路。正因如此,经她培养的徒弟皆能独当一面。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与带徒成效,她获得了“明星导师”的称号,成为同事眼中的榜样,徒弟心中的领路人。未来,她将继续以深厚的专业素养与不变的热忱初心,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