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线党旗红——五局运营人的初心答卷

来源:实业总公司 作者:胡婉婷 时间:2025-06-25 字体:[ ]

七月骄阳似火,在五局运营基层一线,3位共产党员以赤诚之心扎根岗位,他们的身影比阳光更炽热,金色光晕投映在左胸的党徽上,那抹鲜红格外夺目。这个“七一”,透过他们坚守岗位的背影,读懂“为人民服务”这一庄严承诺的内涵。

胡志明:扎根云岭的“一线书记”

凌晨的电话铃声,往往是紧急任务的号角。2025年6月10日凌晨2时35分,云南红河州突降暴雨,高速路边农田排水系统崩溃,泥沙倾泻至路面,睡梦中的胡志明接到险情电话后,迅速集结由12名党员和团员青年组成的应急抢险队伍,携带机械设备奔赴现场。

现场,暴雨裹挟着雷电,能见度不足10米。胡志明的指挥声穿透雨幕:“隧道口绝不能堵!泥沙堆积很容易造成车辆事故,大家加把劲,尽快恢复道路畅通!党员跟我上!”从凌晨到午后,这支队伍清运泥沙和污水,连续作战11小时,终于在次日13时完成道路抢通。顾不上休息,胡志明又带领技术人员对全线桥梁、高边坡、排水设施等重点部位开展拉网式排查。

这样的抢险,在2022年胡志明因业务调整调任五局红河州项目后常有发生,面对基层工作的繁杂,胡志明积极探索党业融合新路径,他牵头编制的《防汛应急处置预案》细化出适应项目的险情处置流程,同时还划分“党员责任段”,保证每个收费站、每段边坡都有党员挂牌负责,“党建工作不是孤立的,只有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,才能真正发挥引领作用。”这是他的工作信条。

截至2025年,红河州项目累计开展15次实战化防汛演练,涉及模拟夜间极端天气、隧道抢险等多方面,锤炼出项目“15分钟响应、1小时处置”的应急能力,同时,积极联动属地交通、应急部门,构建协同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,在一次次实战磨合中提升了区域联防联控水平。

自2003年加入五局,从国内培训中心到海外科特迪瓦苏布雷水电站,再到如今的云南红河,22载春秋流转,胡志明的足迹跨越山海,丰富的阅历积淀成应对复杂局面的从容与智慧。然而,他最为珍视的,是长期扎根一线淬炼出的基层工作法,“基层工作既要压实‘政策基石’,也要铺好‘情感沥青’。”

胡志明的工作簿密密麻麻写着业务要点和群众心声,“让群众理解支持,帮助他们工作好、生活好、成长好,是职责所系。”他说,“党支部是党员和群众的‘主心骨’,思想建设是凝聚人心的关键。”因此,他常常化身“思想园丁”,通过定期与党员、群众开展的谈心谈话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惑。

“食堂饭菜合不合胃口?工作压力大不大?和同事相处得怎么样?” 家常话语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大家的心扉。一次,一名新入职员工因工作节奏快,总是出错,渐渐变得沉默寡言、情绪低落。胡志明注意到他的异样后,主动约他到办公室谈心。一下午的时间里,从工作上的困惑聊到职业规划,胡志明还分享了自己初入职场时的糗事和成长经历。后来,这名员工逐渐适应了工作,还成为了项目的业务骨干。

兼任项目工会主席的胡志明还尤其关注团队成员的成长、身心健康和婚恋情况。2024年,他带领职工将收费站旁 的半亩荒地改造成“绿美基地”,种植的蔬果既丰富了食堂,也成为青年员工的劳动教育课堂;职工趣味活动、集体生日会、七夕联谊……3年60余场群团活动,让红河州项目充盈着“家”的温暖,“幸福五局”在云南山岭间有了具象表达。

赖川:党务战线上的“创新引擎”

2018年5月,赖川加入五局江津至习水高速项目,成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。作为地道的“川渝妹子”,她身上有着直爽的性格和干事的激情,“这份‘家门口’的工作,让我成长、收获了许多,我热爱这份工作!”赖川笑着说。

彼时,赖川或许未曾预料,自己将在党务这片看似“务虚”的阵地上,以实干和创新浇灌出“务实”之花,成为激活支部活力、引领团队成长的“关键变量”。

初握党务工作接力棒,面对“三会一课”、组织生活、党员发展、党费收缴等一套严谨规范的工作流程和大量专业性文本要求,赖川坦言:“心里直打鼓,党建工作这么专业精细,我能干好吗?”这份忐忑,源于对责任的敬畏。然而,她所拥有的“不服输”精神让她选择了迎难而上。

赖川开始了自己的“取经之路”,靠着一股“钻”劲,她迅速跨越了“入门关”,渐渐地,从生涩到熟练,她已经能够独立进行党务工作授课了。不满足于按部就班,赖川思考着党建工作的“活力密码”,针对项目党员分散、集中学习难的问题,她率先搭建“线上学习矩阵”:利用“学习强国”平台推行“每日一题”打卡,在企业微信群开设“党史微课堂”。“线上平台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很大便利,现在大家在通勤路上就能学理论,党员同志们的学习热情也越来越高。”赖川说。

如何让理论学习不止于“知道”,更能“入心入脑、指导实践”?这是赖川自2022年起持续思考的“进阶命题”,她坚信触动心灵的教育最有效,她从厚重的党史中汲取智慧,大力推动“行走的党课”与“情景式教育”,“我们去了王良同志纪念馆、重庆大轰炸‘六五’惨案史实展馆等红色教育基地,让大家在历史遗迹中感悟初心使命,同时,我们加强与重庆地方党组织及优秀企业的党建交流合作,相互学习,才能拓宽思路,共同提高。”

当传统宣教方式吸引力下降,“新办法”在哪里?对此,赖川展现出党务工作者的“破壁”勇气——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媒体制作、活动策划等知识,深入研究党建优秀案例,大胆尝试短视频、微信期刊等新媒体宣传形式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一系列创新举措让项目党建工作面貌一新,从“规定动作到位”走向“自选动作出彩”,支部的凝聚力、影响力显著提升,赖川本人也实至名归地荣获“优秀党务工作者”称号。

赖川的党务工作不止于案头。2022年,彼时依然在疫情肆虐期间,一次刷朋友圈,她看到属地社区的工作人员在招募志愿者,敏锐地捕捉到社区的困难,当即迅速对接需求,组织项目5名党员成立“爱心义剪队”,定点解决居民“头等大事”,并投身防疫物资配送一线。“能为大家做点事,很值得。”赖川朴实的心声道出党员本色;2024年,当项目负责工会的同事休产假,她主动扛起策划年度劳动技能竞赛的重担,多方协调、周密部署,确保了涵盖7个项目的竞赛圆满成功。

赖川说:“基层党务工作天地广阔,大有可为。”从“党务小白”到“行家里手”,她始终保持着那份“啃硬骨头”的热忱与韧劲。

杨帅:退伍不褪色的“道路卫士

“高速路巡不是开车兜风,是用眼睛‘扫雷’。”杨帅的巡逻车里常备望远镜和对讲机,从业7年来,他和同事累计处理高速路上的隐患、做出社会贡献近百次。

2017年11月,结束了5年的军旅生涯,杨帅告别嘹亮的军号和熟悉的战友,他的人生迎来新的选择,脱下那身浸染着汗水和使命感的橄榄绿,换上象征责任与速度的深蓝色路巡制服,身份的转变清晰可见,然而,刻在他内心深处的那份“守护”使命,却从未有过丝毫动摇。

“在部队,守护的是国家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;在高速上,守护的是万千司乘的平安出行路。岗位不同,战场不同,但‘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’的信念是相通的。”杨帅如是说。2018年4月,他以一名“新兵”的姿态加入五局江津至习水高速项目,从一名专职安全员做起。面对全新的领域、复杂的路况和潜在的风险,杨帅没有丝毫退缩,军旅生涯锻造出的严谨细致、令行禁止、勇于担当的优良作风,成为他快速适应并胜任新岗位的“加速器”。

2024年5月10日,江津至习水高速项目发生货车侧翻事故,货物散落,人员受伤被困车内,杨帅火速抵达,在等待专业救援时,他一边对被困驾驶员喊话“坚持住,救援马上到!”稳定其情绪,一边组织同事争分夺秒清理散落玉米袋,为后续救援创造有利条件。最终被困者成功获救。“看到大家平安,我的心才放下。”杨帅的欣慰发自肺腑。

2025年,凭借过硬的素质和突出的表现,杨帅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渝蓉项目路巡安全处处长。守护高速公路的安宁,非一人之力可及,来到渝蓉项目的杨帅思考着:“如何将路巡队伍打造成一支关键时刻‘拉得出、冲得上、打得赢’的尖兵?”

杨帅将在部队带兵的经验与高速路巡实际相结合,建议在渝蓉项目路巡团队中推行“半军事化”管理,除了基础训练,他还着重强化车辆自燃、危化品泄漏、多车连环追尾等复杂场景的演练,要求队员熟练掌握预案流程、装备使用和协同配合,每一次演练都力求贴近实战,复盘总结,不断优化。

2025年3月10日,一场高速车辆事故验证了这支“铁军”的成色,当日,一辆大型货车在渝蓉高速发生自燃,熊熊烈焰瞬间包裹住整个车体,杨帅带着队伍赶到现场,与救援人员并肩打响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财产保卫战,仅用时20分钟,就将大火扑灭,最大限度保障了当事人的财产生命安全,让道路得以迅速恢复通行,这场漂亮的“歼灭战”,正是平时严格训练的实战检验。

从武警森林部队的“逆火英雄”,到高速公路上的“安全卫士”,杨帅的故事,堪称退伍军人“退役不褪色”的典范。

在五局遍布国内外的无数“细胞”单元里,还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“胡志明”、“赖川”、“杨帅”,他们用躬身实践的笃行、日复一日的坚守证明: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,就书写在为民服务的火热现场,镌刻在攻坚克难的前进征程之中。

党旗飘扬,当时代的接力棒传到新一代手中,这些基层党员的故事是对“不忘初心”最生动的诠释,是对七一最好的致敬。
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